<rp id="po4ud"></rp>

      <rp id="po4ud"></rp>

      <ol id="po4ud"></ol>
      1. <ol id="po4ud"></ol>

        重磅!江蘇首推“文化業態創新十條”,大力助推文化科技融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疫情之下,文化企業如何渡過難關?3 月 6 日,江蘇省委宣傳部、省科學技術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播電視局聯合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文化業態創新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 " 文化業態創新十條 "),推動文化企業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業態創新,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該政策措施具體分為十條:1、支持共性關鍵技術攻關;2、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3、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4、加強數字內容創作;5、擴大數字文化消費;6、推動文化領域實施 " 雙創 " 戰略;7、加快新型業態成果轉化;8、降低企業融資成本;9、提升政務服務效能;10、完善績效考核體系。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這十大措施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比如,第一條措施 " 支持共性關鍵技術攻關 " 中就明確指出,支持 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共性關鍵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并且省重點研發計劃、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等省級科技計劃將對文化科技創新項目給予傾斜支持。

        第二條措施 " 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 " 中,不僅提到將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文化科技企業納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還提到其中三種情況將給予資金獎勵,并且還會優先推薦申報全國文化企業 30 強和省民營文化企業 30 強。 此外," 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減免入駐企業房租 "" 引導旅游景區、博物館、主題公園等增加數字化服務 " 等眾多含金量超高的具體措施,都極具社會關注度。

        據悉,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十三五 " 以來共組織實施了 395 項省級文化科技項目,安排省撥科技經費近 8.2 億元,帶動社會投入達 64 億元;布局建設了南京、蘇州、無錫、常州 4 家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 32 家省級文化科技產業園,入駐企業超 5000 家;累計評價省級文化科技企業 195 家,認定文化類高新技術企業 582 家,培育了一批 " 瞪羚 " 企業;累計認定備案 100 家省級以上文化類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面積超 130 萬平方米,服務文化領域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超 3000 個。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

        △南京十竹齋以 3D 打印技術呈現的實景復刻《千里江山圖》驚艷亮相長三角文博會 " 文化科技融合 " 板塊 文化科技融合,正在成為推動江蘇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 正因如此, " 文化業態創新十條 " 的推出意義深遠,不僅幫助企業渡過當下難關,也將助力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 為什么江蘇要推出這樣的政策措施?為什么江蘇能夠又一次做到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的前面?

        省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處、省科技廳高新處負責人介紹說,這十大措施的制定,首先得益于強有力的 " 后盾 "。

        日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江蘇第一次直接把省委常委會開到縣級,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強調 " 要統籌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有序恢復經濟社會秩序,保住江蘇產業鏈優勢,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江蘇出臺《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支持企業渡難關。 " 文化業態創新十條 " 的出臺,正是對這兩個文件給出的積極響應和部署。 其次,這十大措施的制定,來源于實際,更服務于實際,并不是 " 拍腦袋 " 憑空想出來的。 " 早在 2 月 3 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牽頭擬定的問卷調查就正式啟動,截至 2 月 10 日中午 12 點,共收到全省文化企業有效問卷反饋 2377 份,對整個行業、相關企業和眾多員工的痛點、需求都進行了解和梳理。強大的前期數據調研,幫助我們更好破題;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的前面,才能更加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文化企業的巨大沖擊。"

        記者獲悉,接下來,政策出臺相關部門將持續跟進對 " 文化業態創新十條 " 的細化、解讀和落實,積極引導江蘇文化企業從中得到幫助、得到實惠?,F代快報也將繼續跟進報道,為您帶來第一手重要信息。

        国产一区二区炮包臀裙